9月22日,2025北京文化论坛阿里巴巴沙龙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市委网信办承办,朝阳区委宣传部、朝阳区委网信办、阿里巴巴集团、朝阳区互联网行业党委及互联网协会执行,以“文化智能新业态:产业赋能与创新路径”为主题,通过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开源技术文化与文化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路径,为“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年度主题提供实践案例与创新思路。
沙龙活动采用圆桌对话的形式。围绕“人工智能开源技术与开源文化”,嘉宾们就企业开源布局、开源的核心价值与定位展开热烈讨论。小米基础技术平台部负责人张铎分享了对中美人工智能技术开源发展的看法,他表示,中国AI技术开源更广、程度更深,有力驱动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CCF开源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章文嵩在发言中深入分析了开源技术与文化创新的共生关系,并表达了对中国开源技术发展的信心。“开源文化为文化科技提供了开放、包容、共享的创新生态,是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关键力量,而中国是制定开源标准的国家,开源技术引领世界。”章文嵩说道。
与会嘉宾还围绕“文化+人工智能新业态发展”主题进行了研讨交流。阿里云设计部总经理、北京冬奥会火炬设计师李剑叶在讨论中分享了他参与奥运会、春晚等科技设计项目的经验,“AI技术让文化设计从‘人手创作’走向‘人机共创’,在保持文化内涵的同时拓展了设计边界。”针对AI技术在助残、助老时体现的新优势,阿里文娱公益负责人陈艳玲介绍了阿里文娱在无障碍剧场领域的实践:“通过AI语音识别与生成技术,视障观众也能享受高质量的剧场体验。AI技术正让文化体验更包容、更普惠。”
沙龙结束后,现场嘉宾共同参观了虎鲸文娱集团自主研发设计的豹款影视车,车中融入AI辅助拍摄功能、阿里云计算与AI能力,是推动“AI+文化”发展的一次新尝试。据了解,论坛期间,与会嘉宾还就“AI不是替代者,核心还是人类自身的创造力”“文化创造领域,未来的机遇大于挑战”等观点达成共识,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